分享:TA15鈦合金薄板組織與拉伸性能
鈦及鈦合金具有耐腐蝕性好、耐低溫、密度低、比強度高等十分眾多的優(yōu)異特性,使其在化工、低溫發(fā)動機、海洋工程、航天航空等領域均有大量的應用[1−3]。TA15鈦合金(名義成分為Ti–6.5Al–2Zr–1Mo–1V)是一種十分典型近α型合金,該合金具有優(yōu)異的可加工性、良好的焊接性能以及熱穩(wěn)定性能、同時具備較好室溫以及高溫力學性能,在海洋工程、航天航空、發(fā)動機葉片等領域均有廣泛的使用,因其應用領域越來越多,對其研究也十分多元化[4−5]。
目前,馬慶等[6]研究了TA15鈦合金雙道次熱壓縮變形軟化行為及等軸α相組織演變規(guī)律,結果表明:合金在雙道次熱壓縮加工工程中,降低應變速率、提高變形溫度都會減小變形時的流動應力,而在保溫過程中,合金會產(chǎn)生靜態(tài)軟化效應,該效應受到應變速率、變形溫度以及間隙保溫時間等因素影響,此外,發(fā)現(xiàn)組織中的α晶粒細化明顯,靜態(tài)軟化效應越好,細化越明顯。劉航等人[7]對TA15鈦合金雙重熱處理三態(tài)組織中的片層α尺寸進行了研究,結果表明:獲得三態(tài)組織的方法為合金經(jīng)兩相區(qū)加熱后空冷,組織中片層α的厚度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而增加,但其長度減小。當加熱溫度在近β區(qū)間時,隨著保溫時間的增加,片層α長度隨之增加。
雖然目前對TA15鈦合金的研究較多,但鑒于工程化應用,新型的生產(chǎn)工藝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,本文研究薄覆疊軋工藝生產(chǎn)大規(guī)格TA15鈦合金薄板的組織與力學性能關系,為實際生產(chǎn)提供參考。
1. 試驗材料與方法
包覆疊軋工藝制備薄板通常由兩部分構成,首先是將板材軋制到最終厚度的3~4倍,期間需進行換向軋制,換向軋制能夠使得板材橫、縱向的組織與力學性能更加均勻。其次是將板材通過類似三明治的方式,將2~4層板材疊放于雙層鋼套中,隨后進行軋制,直至加工到成品板材尺寸。使用2450 mm軋機對TA15鈦合金進行薄復疊軋軋制加工,將TA15鈦合金板坯軋制成厚度為2.5 mm的薄板,隨后對薄板進行850 ℃/2 h退火熱處理,制成成品薄板,使用ICP測定薄板的具體化學成分為w(Al)=6.61%、w(V)=1.21%、w(Mo)=1.17%、w(Zr)=1.93%、w(O)=0.089%、w(Fe)=0.035%、Ti余量。與傳統(tǒng)TA15鈦合金鍛件與板材相比,通過薄復疊軋工藝生產(chǎn)的TA15鈦合金薄板,其厚度更薄,退火均勻性更好,可使得TA15鈦合金的使用領域更加廣泛,并增加該合金的工程應用價值。
采用連續(xù)升溫金相法,測試TA15鈦合金薄板的相轉變溫度為1010~1015 ℃,將TA15鈦合金薄板進行加工取樣,分別測試該合金的微觀組織與室溫拉伸性能,隨后觀察拉伸試樣的斷口微觀形貌。其中取樣方向分別為薄板的軋制方向(RD)與薄板的橫向方向(TD)。薄板的微觀組織使用型號為ICX41M的金相顯微鏡觀察并拍照,使用型號為INSTRON的萬能電子試驗機進行室溫拉伸性能測試,拉伸斷口微觀形貌使用Quanta型掃描電鏡進行觀察拍照,其中拉伸性能測試每組測量兩個試樣,最后取其平均值,拉伸性能測試項目為抗拉強度(Rm)、屈服強度(Rp0.2)、斷后伸長率(A),室溫拉伸加工試樣如圖1所示。
2. 結果與討論
2.1 金相組織
圖2為TA15鈦合金薄板的微觀組織,由圖2可知,經(jīng)薄覆疊軋以及退火處理后,薄板的組織主要由α晶粒組成,在各α晶粒之間存在黑色的殘余β相,薄板的RD與TD方向微觀組織接近,無明顯差異,組織中α晶粒的形貌以等軸狀與細長條狀為主,存在一定的軋制加工形貌。TA15合金板坯在軋制過程中,板坯中的原始α晶粒受到外應力作用發(fā)生變形,其中形變后的α晶粒形貌主要受到變形程度、板坯成分以及變形溫度等因素影響,板坯在軋制過程中,隨著變形量的增加,組織中的原始α晶粒會被壓扁,進而發(fā)生破碎,并且沿著軋制的方向發(fā)生扭曲、拉長[8]。隨著軋制不斷進行,當變形程度達到一定程度后,薄板的組織中會有細長條狀組織形成,這是由于在塑性變形過程中,板坯的基面以及柱面在滑移時,α晶粒的取向并未改變,僅繞著c軸旋轉,此時,錐面產(chǎn)生的滑移與基面和柱面不同,使得α晶粒產(chǎn)生一定傾斜,傾斜會使α晶粒產(chǎn)生旋轉,進而形成長條狀組織,在隨后的退火處理中,組織中發(fā)生再結晶現(xiàn)象,最終形成等軸α晶粒[9]。
圖3為TA15鈦合金薄板的室溫拉伸性能,由圖3可知,薄板TD與RD方向的抗拉強度(Rm)分別為1064與1071 MPa,屈服強度(Rp0.2)分別為1022與1033 MPa,而兩個方向的斷后伸長率(A)分別為14.5%與15%。經(jīng)對比發(fā)現(xiàn),薄板TD與RD方向的拉伸性能十分接近,說明薄板組織十分均勻無明顯的各向異性。
在強度方面,薄板具有較高的強度,這是因為板坯在軋制過程中,組織會產(chǎn)生巨大的變形,在點陣內(nèi)部產(chǎn)生較大的畸變能,增加組織中的儲存能,原始晶粒破碎過程中,在晶界位置會有再結晶產(chǎn)生,在退火過程中形成十分細小均勻的組織,室溫拉伸時,位錯在滑移,細小的晶粒形成較大的阻礙作用,同時細小的晶粒更加容易形成位錯塞積,位錯若要繼續(xù)滑移,則需要更大的外應力,導致薄板具有較高的強度[10]。薄板在具有較高強度同時,其具有較高塑性,這是因為組織中的α晶粒主要以等軸狀為主,等軸α相的協(xié)調(diào)性好,同時存在較多可開動滑移系,在拉伸過程中,滑移率先在具有較大位向因子的等軸α相中進行開動,等軸α相含量越多,拉伸時形成的變形會快速分散到等軸α晶粒中,避免在極少數(shù)的晶粒中發(fā)生應力集中,而導致薄板發(fā)生斷裂,故薄板具有較高的塑性[11]。
圖4為薄板的室溫拉伸微觀斷口形貌,由圖4可知,薄板TD與RD方向的斷口微觀形貌幾乎一致,二者均由大量等軸狀韌窩構成,在尺寸較大的韌窩中包含眾多小韌窩,此斷口形貌具有明顯的韌性斷裂特征,斷口形貌中韌窩的數(shù)量與尺寸代表薄板塑性的高低,當韌窩數(shù)量多,尺寸大時,其塑性高,而韌窩數(shù)量少,且尺寸小,其塑性低。在圖4的斷口形貌中,除包含大量韌窩外,還包含少量的小平面,小平面十分光滑且圓潤,同時發(fā)現(xiàn)一定數(shù)量的二次裂紋,二次裂紋與小平面的出現(xiàn),表示薄板具有高塑性的同時,還具有較高的強度,這是因為組織中除具有大量等軸晶粒外,還有少量的長條狀晶粒以及殘余β相,位錯在受到阻礙的同時,還會導致位錯的運動方向發(fā)生少量的偏移所致,這與薄板的實際拉伸性能一致。
(1)薄板的組織主要由α晶粒組成,在各α晶粒之間存在殘余β相,α晶粒的形貌以等軸狀與細長條狀為主,存在一定的軋制加工形貌。
(2)TD與RD方向的拉伸性能十分接近,說明薄板組織十分均勻無明顯的各向異性。
(3)斷口微觀形貌均由大量等軸狀韌窩構成,具有明顯的韌性斷裂特征,除包含大量韌窩外,還包含少量的小平面,小平面十分光滑且圓潤,同時發(fā)現(xiàn)一定數(shù)量的二次裂紋。
文章來源——金屬世界
2.2 拉伸性能
2.3 斷口形貌
3. 結束語